video
“三八”妇女节恰逢中山广播电视事业跨越38周年纪念日,3月8日,四集纪录片《深中通道》在央视播放完毕,可以说是给中山广播电视事业跨越38周年送上了一份厚礼。中山的纪录片创作20多年前起步,如今已经跻身业内“第一梯队”,当中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历程呢?
2004年推出的纪录片《海外中山人》,标志着中山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事业有了长足发展。长达11年的摄制,创作出超200集的纪录片,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海外华人华侨当中,引起广泛的影响。同时,也磨砺出一支以自主探索、创新、实践,业务水平优秀的专业纪录片团队。2010年,中山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正式成立并紧跟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走进成长的春天。
广东声屏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纪录片中心艺术总监宋璋:“2013年开始启动了《味道中山》,标志性就在于真正学会了用纪录片的语态,讲述中山这个城市的历史、人文、地理、经济、生活等等,看似只是一部美食纪录片,但实际上它融合了这个城市的岭南水乡的那些特色。”
从借鉴、模仿到自我成长,从擅长的人文类纪录片转向现实类题材纪录片的创作,中山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用一部部精品力作,传递党和人民声音,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面向全球讲好“中山故事”。
广东声屏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纪录片中心后期制作工作室负责人卢家强:“我们也是不停地研究现实类题材是怎么剪辑的,包括工程类对于我们是一个新的领域,会跟着时代的潮流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我们才可以做出更好的作品。”
2020年,《生死43天》记录了广东中山首例新冠肺炎危重病例抢救一线,在中国国际电视台面向全球播出。2021年至2022年,在Discovery亚太地区播出了《1/4圆》等4部纪录片作品。此次纪录片《深中通道》的完满摄制播出,是中山广播电视台在纪录片领域的再一次突破。
广东声屏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纪录片中心导演、纪录片《深中通道》执行统筹何浩堃:“《深中通道》这是我们第一个科技工程类的纪录片,跟人文类的纪录片不一样的就是工程本身,它不可摆拍以及不可逆,这就要求我们拍摄的过程中,必须精准地抓取需要的镜头,我们团队一定要协同作战。”
2010年至今,由中山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创作并在央视播出的纪录片达到18部。2015年至2020年,《医院里的故事》《醉龙》《“候鸟”汽车工程师》《潮涌伶仃洋》《四大百货》等7部作品,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优秀国产纪录片目录。从2004年至2022年,中山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摄制了41部,合共约125小时的纪录片,其中有34部作品、155次获得国际、国家、省级大奖。
广东声屏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纪实影像工作室负责人韩玉文:“其实整个创作的历程,就有点像一个不断爬山的过程,每一次当你面对一个新的题材,都觉得眼前的困难很大,很难克服,但当你一步一步把这个难啃的骨头啃下来,把这个项目完成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有点豁然开朗,你积蓄了力量 ,等到你下次再驾驭一个更难的题材的时候,你的心里就会有一点底气和自信了。”
2021年,韩玉文创新工作室挂牌。今年将引进纪录片导演李玲,为“中山英才计划”特聘人才。中山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以国家二级导演宋璋为创作核心的导演团队;以韩玉文为中坚力量的摄影团队;以卢家强为主力的剪辑团队;以80后、90后为主等多个岗位,共22人的高水平纪录片创作团队,逐渐确立起团队式的项目化创作模式。
广东声屏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纪实影像工作室负责人韩玉文:“我们希望打造一个特别能战斗的团队,所以我们这几年特别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我们希望在业务水平上还有团队的凝聚力方面进一步地提升。”
广东声屏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纪录片中心导演陈煜健:“我是1996年出生,在纪录片中心已经4年半快5年的时间,我自己是会继续坚持投身于纪录片创作,中国的声音是需要我们去为它发声,我能这么有幸地去记录它一点一滴的变化。”
广东声屏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纪录片中心艺术总监宋璋:“纪录片作为一项产业真正跟市场融合,中山作为一个切入点,我们以此记录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成长的足迹,用我们的纪录片,我们的真实电影,讲好中国的故事,讲好世界的故事,这就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
记者:缪卓延 梁景文
一审:杨启航
二审:梁盛开
三审:叶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