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中山市南朗街道左步村,农家书屋的玻璃书房在稻田边、古树旁,别具一格。缪晓剑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办、国办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打造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如今,我国多地的公共文化空间成为农民群众钟爱的精神家园,培育着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今天,《人民日报》聚焦中山,报道了左步村农家书屋,在田野之间阅读,亲近人文自然。
全文如下:
“到了到了,好漂亮的书屋!”远远望见左步书屋,姜云升8岁的女儿在车里欢呼起来。大片稻田旁,几间绿色玻璃书房矗立在草地上,四周古树掩映,一派清新的乡野风情。
这是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左步村的农家书屋,正值假期,游客络绎不绝。
“这是村里的‘网红景点’,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左步村党支部书记林庆标说,充满现代感的左步书屋为村子带来了一抹新意。
书屋管理者徐家杰是左步村的一名95后。“2019年建设书屋之初,村里正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我就有了建个共享书屋的想法,让大家体验在田野间阅读的乐趣。”徐家杰说。
说干就干,在村里的支持下,不到3个月,稻田边便矗立起一座玻璃书屋。徐家杰说,希望读者抬头便能看见大片田野,让阅读与自然融合、与生活相拥。
走进书屋,原木色的书架错落有致,近5000册图书分类摆放。读者凭窗而坐,喝一杯茶,看一本书,便是一次闲适的乡村文旅体验。徐家杰还将书屋旁的12亩稻田租下,开展农耕文化体验等多种活动。
近两年,书屋的面积还在扩大,新开的阅览室承接了镇政府的“四点半课堂”,每天放学后,孩子们可以到书屋做作业,有志愿者负责照料。
左步书屋不仅向公众提供免费的借阅服务,还借助市、镇两级文化部门以及社会团体的力量,开展各种公共阅读服务。
“中山纪念图书馆在这里设置了流动图书点,送来了2000多册有关党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与全市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徐家杰说。
“假期每天有上万人来村里,乡村文旅又火热起来,书屋也将越办越好。”徐家杰很有信心。
来源:人民日报
一审:杨启航
二审:李紫昭
三审:郑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