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
中山东区街道居民
万石亮
入选2022年第三季度“广东好人”
年过八旬的他
不离不弃照顾智力残障侄子
用实际行动演绎人间大爱
万石亮,男,1938年9月生,东区街道居民。他于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名退伍军人。其妻子有一名侄子,兄嫂在侄子年少时去世,留下侄子一人无人照顾。其侄子有先天性的智力缺陷,日常不善与人交流,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万石亮夫妻把侄子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一直悉心照料着他的日常生活,并抚养成人。三年前,万石亮的妻子去世,万石亮仍坚持照料侄子的日常饮食起居,并细心教导侄子学会买菜、扫地等各种生活技能。万石亮默默付出着,用实际行动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不离不弃,为侄子撑起一个家
万石亮妻子的长兄成家较晚,虽然接连出生了两个孩子让这个家庭充满喜悦的气息,但好景不长,孩子均被查出患有智力发育障碍。万石亮夫妻心疼大哥一家,在贫困的年代依然给他们一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然而万石亮妻子的兄嫂及大侄子去世后,就只剩下了小侄子一人。
由于先天性疾病,小侄子的智力和身体发育都不及正常人。三十多岁的他就像一个四岁的孩童般,日常不善于与人交流,总是静静地看着电视中的卡通片。其生活也不能完全自理,洗衣、梳头这些对普通人来说能够轻易完成的事情,但对侄子来说却是很困难的事情。“他太苦了,没人照顾他可怎么办”,三年前妻子过世后,万石亮独自肩负起照顾侄子的担子。每天早上起来,万石亮洗漱后,就会去到菜市场里,给侄子买肉、菜,再提到他家里,给他做饭,帮他洗衣服、晾衣服,以及帮忙打扫卫生。如今年过八旬的万石亮,腿脚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利索了。但万石亮却一直坚持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早晨走到那个开着电视机的小房子里,已经成了他生活中的一个习惯,春去秋来,栉风沐雨,无怨无悔。
助人自助,教导侄子学会生活
为了让侄子也能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万石亮开始带着侄子一起去菜市场学买菜。“一次不会就教两次,两次不会就教三次,总是能学会的。”拿菜、给钱、找零,简单的三个步骤,对于智力残缺的人却需要重复数十次、数百次才能理解和习得。但是万石亮没有放弃,最后如他所愿,侄子开始自己走去菜市场,把钱递给老板买东西。即便侄子时常忘记还有找零这一步,但是对万石亮来说,侄子的这些进步都是巨大的。为了不让侄子吃亏,也让侄子买菜更方便,万石亮会定期给他准备好小额的零钱,鼓励他走出家门,买菜回家。
“人都是需要一份工作的,侄子应该也能做点简单的事情”,带着这个想法,万石亮寻求社区的帮助,让侄子尝试担任保洁员。万石亮拿着扫把耐心地告诉侄子如何扫地、如何清理街道。侄子意外地喜欢这份差事,每天天一亮便兴奋地从床上爬起来,拿着扫把出门,左右、左右、左右……看到侄子的变化,不仅姑丈感到欣慰,连身边的居民都觉得惊喜又神奇!
除此之外,为了让侄子的生活更加有保障,万石亮找到社区工作人员,积极询问残疾人的优惠政策补贴,亲力亲为为侄子办理社保、残保等。看到侄子的卫生间旧了,万石亮也主动寻求社区的帮助,安装上了更安全的马桶。万石亮把侄子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总是为其奔波,把每一件事都做好。但是每当万石亮忙碌完回到家,他又止不住担心侄子的未来,害怕自己跑不动了,侄子又回到一个人生活的状态。为此,万石亮决定把监护权转给自己儿子,日后即使自己年迈不方便,侄子还能有人照顾。
不是亲生胜似亲生。虽然饱尝生活的艰辛,万石亮却用无限的慈爱之心为侄子撑起了一片幸福的蓝天。邻里街坊们口中热心的朴实无华的万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着人间大爱,感染着身边的人,传递了社区邻里间的温情,成为居民的好榜样!
来源:东区发布
一审:杨启航
二审:李紫昭
三审:叶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