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联系电话:0760-23321128、0760-23321266

新闻报料:114、13928182333    虚假新闻举报电话:0760-86939360    邮箱:zbs2021@zsbtv.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0-869393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20016号  粤ICP备19057445号  Copyright © zsbtv.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中心 > 镇街新闻

【石岐】视频 |解码这十年:这十年 中山体育竞技人才辈出 成绩斐然

2022年10月13日

在东京奥运会上,中山籍运动员苏炳添以9秒83的优异成绩创造了男子100米新的亚洲纪录。近十年来,中山在竞技体育方面屡获佳绩,输送的运动员也是频频跻身国家队。中山校园的体育氛围也日渐浓厚,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呈逐年稳步提升趋势。10月13日的《喜迎二十大 解码这十年》系列报道,我们来关注中山体育事业的发展。

今年8月份,中山体校14岁的短跑小将苏锦铭受到社会关注。他从11岁开始进入中山体校,经过3年时间的训练进步神速,在男子100米项目跑出11秒06的好成绩。学校介绍,目前14岁的苏锦铭个人表现,已经比得上当年16岁的苏炳添。

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学生苏锦铭:“学校会请外面的体能师来辅导我们,做一些针对性的训练,比如身体各个小部分的力量,大家都会往更高的目标冲刺,比如上到省队或者拿到自己理想的运动等级。”

十年来,中山体校向省队、省体校输送了上百名优秀运动员,他们先后在省运会、全运会、奥运会等重大赛事中取得骄人成绩,如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以9秒83破亚洲纪录闯进决赛、陈艺文今年在泳联世锦赛上夺得三米板“双金”。

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山体校为省队、国家队输送的运动员中,共产生世界冠军19人次、亚洲冠军9人次、全国冠军78人次。

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邓小涔:“每年组织全体教练员,深入全市各镇街40个网点学校,为他们提供专项训练指导,让更多有体育天赋的学生输送到我校进行专业的体育训练。”

此外,中山体校体育单考单招升学率从62.11%逐年提升至77.27%,有多名学生被保送或者考取了全国重点高等院校。中山体校为体育生的未来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出路。2016年,中山体校被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校长张磊:“我们从教学里面进行改革,两条腿走路,一个输送高水平的体育人才,还有通过学生进一步的深造,培养更多像苏炳添这样优秀的运动员。”

记者严瀚英:“这十年来,中山除了竞技类运动水平不断提高,校园运动氛围也越发浓厚,在今年广东省第十三届中学生运动会上,中山代表团获得团体总分一等奖,各间学校也有各自的特色体育项目,可谓‘藏龙卧虎’。”

东区朗晴小学是首批全国校园足球特色校、广东省优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现有专职体育教师13人。他们创建了以亲子足球为特色的校园足球模式,以及开发低成本、高效能“足球篮球”两用球场,空中足球场等,学校的经验被全国推广。

朗晴小学体育老师陈春梅:“我们建立完善的校园足球青训体系,每个年级一支足球队,同时丰富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创建亲子足球社团,让家长、让社会力量参加校园足球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足球训练中。”

近年来,朗晴小学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足球比赛中都夺得过冠军,共获奖68次。为国家、省、市足球队培养输送了一批优秀运动员苗子。

朗晴小学六年级学生詹皓翔:“我也代表学校参加过一些外面的比赛,也拿过一等奖,我感到非常自豪。”

学生家长、詹皓翔父亲詹金表:“希望他从足球运动当中能培养团队意识,更好地锻炼他们的身体,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目前,中山共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校67所、省级推广校67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27所,全市经常参加足球运动青少年学生由2014年的不足1万人增加到现在的18万人,逐步形成良好的校园足球活动氛围。

朗晴小学行政主任、体育老师陈兴:“我们学校持续推进体育‘5+1’课程,即5项体育必修技能和一项辅助技能,让体育运动逐渐成为一种文化弥漫校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近几年来,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的理念,将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目前,中山市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呈逐年稳步提升趋势,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逐渐上升。2019年全市优良率29.60%,合格率94.05%;2020年全市优良率43.94%,合格率97.53%,全省排名第12位;2021年全市优良率56.81%,合格率98.65%,全省排名第13位。

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陈威:“下一步,我们想量化每天锻炼一小时大课间活动,具体要练什么项目,同时对体育课的强度和密度要进行真正的落实。”

除此之外,中山大力增加体育场地,推动全民健身常态化,大型全民健身活动、群众体育赛事蔚然成风。目前,全市体育场地面积1056.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6平方米。社区健身点覆盖率、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均达100%,公共体育设施100%实现免费或低收费向市民开放,基本形成城乡居民15分钟健身圈,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通过体育促消费、引导举办高端商业体育赛事等方式,不断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体育强市迈上新台阶。

陈威说:“这十年来我们重点抓住群众健身的方面,我们满足群众身边的这种场地建设,同时我们对很多落后的场地加大升级改造力度,这十年来我们总共投入了近5个多亿元。”

中山市社会建设研究院院长匡和平:“有这样一个基础,老百姓更愿意参与全民健身,人的这种精神境界,还有生命健康都有积极作用。”


记者:汤嘉源 严瀚英 梁鑫

编辑:张美宝

一审:杨启航

二审:苏文颖

三审:郑咏梅 梁盛开

终审:李庆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