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山“工改”、治水两大攻坚战成效显著,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产业升级步伐加快。3月27日,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期间,港澳市政协委员阮建周、冯家兴,台联界别委员钟海燕,列席中山两会的海外华侨华人代表蔡嘉毅,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和实地调研,积极评价了中山“工改”和治水取得的显著成效。
三年来,中山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完成河涌整治超1000公里,新建污水管网3000多公里,全市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从30%提升至82%,岐江河、茅洲河等重点河涌重现水清岸绿。
中山市政协委员、香港中山社团总会副主席阮建周:“中山的治水做得非常好,特别是近几年的时间,改变很大。回到圣狮这个地方,水质也很清澈,能看到鱼在河里游。我们都非常喜欢去到乡村,因为改变很大,有吃、有玩的,很有休闲的感觉,非常不错。”
中山市政协委员、澳门中山东升同乡会理事长冯家兴:“中山近几年处理污水的成效非常大,原有一些比较严重的黑臭水体黑点,已经得到明显改善,基本消除异味。河面清澈了很多,甚至有些地方是可以见底的。对民生、创业、文旅项目的吸引力度会大大提升。”
过去一年,中山继续强力推进“工改”攻坚战,全年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超1.3万亩、累计超4.6万亩,处置批而未供用地1.3万亩、闲置土地7383亩,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中山市政协常委、中山市台联会副会长钟海燕:“走在城镇之间可以看到一排排厂房矗立起来,城乡的整个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现在借着‘工改’,中山又做了‘4+6’的产业集群提升。因为有了‘工改’ 我们才腾挪出这些空间,才有更多好的企业来投资,筑好了巢,才引来了凤凰。”
澳大利亚西澳广东同乡会暨总商会会长、中国侨联青年委员会委员蔡嘉毅:“一些创新政策整合了很多零散土地,在‘工改’方面,我们很多的土地通过重新整改,产值翻倍了,用地减半了。我们作为华侨华人,可以引进我们在国外的一些先进方案和经验,去参与治水和‘工改’方面的工作,助力中山高质量发展。”
记者:李江涛、关志敏
一审:杨启航
二审:牛宇华
三审:苏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