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中山通过三年多的治水攻坚,重塑了一座城市的“精气神”,闯出了一条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新路。而在这场治水攻坚战中,我们记者的脚步也深入治理工程一线,见证了大大小小的河涌从污到治、由黑转清的喜人变化。
经过一千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斗,中山城镇建成区已基本消除黑臭河涌,治水核心工程基本完成。作为年轻记者,陈梓兴入职的时长刚好就是中山治水的3年,在他的镜头里,不仅记录着河涌治理的新成效,也记录着治水工作带给群众生活的变化。
中山广播电视台综合采集部记者陈梓兴:“我们采访群众的时候,他们说到河涌以前面貌的时候,眉头是紧锁的,但是,如果你跟他说,现在河涌的变化的时候,你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他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我觉得这种就是市委市政府真正落实治水为民理念的体现,真正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中山治水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山治水人的日夜兼程、拼搏奋斗。在一千多个日夜的攻坚战中,治水干部与工人们坚守在一线,维护中山的水清岸绿。
中山广播电视台综合采集部记者高力:“我们去采访了一系列的暗涵清淤、管网清淤,还有河道清淤的工人,他们经常是一个人穿着很厚重的防护服,然后下到只能容纳一个人的井里面,当时一位工人的采访让我印象特别的深刻,他说看到这个地方的水清澈了、空气变得好了,觉得这就是他为这个城市贡献出的一份力量。”
治水攻坚战以来,同样亲历其中、感受深切的还有跟线记者邝献武,3年来,他跟随市、镇各级治水专班,走遍全市河涌整治现场,他看到了治水人员在这场“战斗”中的艰辛与付出。
中山广播电视台综合采集部记者邝献武:“治水这项工作中最难的还是群众工作,它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雨污分流等工程,其实对我们的生活和交通的影响是很大的,大家也会怀疑你做了这么多事情,以后会不会有成效,会有这种疑虑。”
中山治水仍在继续,记者记录时代的脚步永远在路上。
中山广播电视台综合采集部记者邝献武:“我想,作为一个普通的记者,我们也是有责任去宣传这项工作,而且也会切实地去监督这项工作,其实我们自己也是一样的,作为一个普通市民,也是希望能够看到中山水清岸绿,越来越多的白鹭回到岐江河,这种景象也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
记者:梁景文
一审:杨启航
二审:牛宇华
三审:吴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