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2024年,中山在成功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基础上,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地标城市,推动全市公共文化不断创新发展,在广东省历年的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结果中保持位居全省前列的水平。
早上9点,华侨公园的香山书房迎来了一位风雨无阻的常客,每天的这个时候,家住隔壁的温伯会准时出现在门口,除了中午回家吃饭,他会一直待到香山书房关门。
市民温伯:“我从家走过来只需要十几分钟,很方便,整个书房的建筑风格和内饰风格很契合华侨风情,是一个很温馨、很适合读者在这里阅读书籍的地方,我也很喜欢这个地方,几乎是每天都到这个地方来,汲取知识来丰富自己。”
目前,中山已建成了过百家香山书房。其中,有四成设在村(社区),三成设在公园、景区、商圈、产业园区与企业,还有三成设在住宅小区与校园,实现了“一书房一特色”“百家书房百般精彩”。
中山纪念图书馆副馆长赵嘉俊:“我们把地段最优越、风景最优美、人群辐射最广泛的地理位置留给了香山书房,打造出‘书房+公园’‘书房+居住小区’‘书房+文旅场景’‘书房+校园’‘书房+乡村’‘书房+企业’‘书房+产业园’等新场景新业态,使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度、便利性和影响力大大增强。”
通过政府“小投入”撬动社会“大参与”这种多元化的建设模式,中山市按照“宜融尽融”“能融尽融”思路,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公共文化空间提质扩面。
中山纪念图书馆副馆长赵嘉俊:“香山书房坚持低投入建设、低成本运营、高水平服务,在建设运营过程中,盘活利用一批国有或集体闲置物业,有效融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治理、志愿服务等多领域资源,以‘花小钱办大事’的创新思路,实现文化兴城、文化惠民新成效。”
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共服务与艺术科科长林展鹏:“为适应市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对公共文化空间的期待已经从‘有没有’向‘好不好’来转变,我局不断拓展创新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打造共享型、多能复合新型的公共文化空间,持续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目前,中山建成各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71家。这些遍布城乡,又贴近群众、新颖时尚、舒适便捷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已成为中山公共文化创新发展的闪亮名片。
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共服务与艺术科科长林展鹏:“近年来 ,依托不断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我们将持续把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产品送到市民的家门口,让高品质的文化服务‘随处可见’‘触手可及’。”
记者:朱文佳 张智凯
通讯员:罗绮珊
一审:付翊苗
二审:苏文颖
三审:蒙羿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