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新中山客运口岸的投入运营,对在中山投资设厂的港商,以及中山未来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有香港企业家和专家认为,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走向一体化、交通趋向融合和多样化、打造湾区超级大都会的又一个生动案例。
施维雄是一位香港企业家,在上世纪90年代到中山办厂定居至今已有30多年,经常会到中山港客运码头坐船往返香港中山两地。中山客运口岸从火炬开发区搬迁至翠亨新区马鞍岛后,船程进一步压缩了20分钟,高速客船除了去香港,还能去深圳蛇口,一出新口岸就能进入快速路网和高速公路,这令他的商务出行更青睐于高速客船。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客商怡高科教(广东)有限公司董事长施维雄:“时间的压缩意味着一天之内可以增加更多行程,实现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更快捷交流,以前要花两三天才能办完一件事,现在可能一天或半天办妥很多事情,在某种程度上,中山至香港的快船是企业和产业的‘发财船’。”
今年7月30日,香港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也看中中山的交通和区域优势,选择在中山翠亨新区澳中青年创新创业园落户,该研究院的行政助理陆耀昌经常需要两地往返,对新中山客运口岸的建设进展十分关注。
香港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行政助理陆耀昌:“我们以前也经常在中山港那边坐船,因为我们港理工本部就在香港的红磡,离码头其实就两三个站的距离,非常方便,但是搬过这边我们会更期待,因为这边靠近香港,首先时间会缩减,然后环境会变得更好了。”
为了更方便中山与香港等大湾区内部群众的出行,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施维雄,这几年还非常关注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一体化进程,撰写提案呼吁加快“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和“粤车南下”,推广24小时通关,推广“一地两检”或“两地一检”便捷服务等。
施维雄:“提案获得很好的回应,不少的建议现在已经变成现实,现在整个大湾区的跨市、跨境交通走向多样化和快捷化,时间流程变短了,我相信,中山的融湾、融港、融深进程将不断加快,这座城市的产业和宜居魅力将不断获得加强和彰显。”
有专家认为,新中山客运口岸的开通,是中山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喜事,至少在“三大不同”方面给中山带来发展利好。
中山市香山智库研究院院长项俊波:“一是‘新门户’的大不同,口岸是城市人员和经贸往来的重要载体,是伟人故里城市形象以及品牌软实力的提质升级,为中山喜迎八方客和近悦远来塑造了全新的门户。二是‘新连接’的大不同,构建了新的发展开放格局,中山‘海陆空铁’超级交通的雏形也即将成型。”
项俊波认为,第三就是“新经济”的大不同。口岸在发挥大通道上具有战略区位优势,中山可以统筹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和文旅经济等联动发展,塑造繁荣活跃的宜居宜业宜游环境,打造好新的口岸经济带,从而赋能中山高质量发展。
记者:杨启宁林良宏余德权
一审:古淑雯
二审:牛宇华
三审:杨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