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中山路桥交通网络发达,如何合理利用桥下空间资源,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打造良好人居环境,推动公路桥梁桥下空间从“杂乱无序”向“美化利用”转变,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聚势赋能,横栏镇有好计仔。一起来看看他们是如何推动桥下空间从“城市边角料”变成串点成线的“美丽风景线”的。
记者朱文佳:“这里是位于横栏镇的中山西环高速横栏北互通立交桥,抬头可见环绕四周的是上下叠加、纵横交错的立交桥,而桥下面则是处处被绿意浸润着,有高大的乔木凤凰木,又有小灌木紫薇,在地面上还有龙船花、草皮等地被植物,构成了一幅绿美画卷。”
桥下这片30多亩的苗木都是花农苏志润精心在打理,这些苗木是他严格挑选适合桥下空间低光照条件的植物。
花农苏志润:“天然的环境很好,所以我很喜欢在这个桥底下做事,又不怕晒又不怕雨。”
更让苏志润喜不自禁的是这片地他不用花一分钱租金。
花农苏志润:“租金我们是不用钱的,只是帮他代管理,这样租金至少要省下七八千元一亩地。苗木要阴生的,我们又可以省下搭阴棚一亩地大概一万元的费用。”
今年以来,横栏镇以推进“9+2”,即9条高速加2条国道道路沿线人居环境整治和风貌提升工作为契机,在市交通运输局指引桥下空间整治提升的大背景下,以西环高速横栏北互通为试点,打造成为可指导后续桥下空间整治利用提升的首个样板。
横栏镇城市建设和管理局局长冯锦荣:“第一是明确桥下空间的产权、使用权和管理权,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桥下空间使用源头的痛点问题,另外我们对桥下空间实施统租统管,由我们所在的村、社区对桥下空间实施连片发包和管理。”
之前,位于横栏镇三沙村的横栏北互通被非法侵占、破坏的情况较为严重,为了切实解决“脏乱差”等卫生黑点问题,横栏镇协调西环高速进行提升,考虑到当地居民和花木场的通行需求,未采取常规的整体围蔽方式,而是结合横栏花木产业特色,在横栏北互通约200亩的土地范围内,因地制宜实施“花木复绿”。苏志润成为首批承包桥下复绿的花农,在保证桥梁桥墩安全的基础上,苏志润的苗木企业盘活了资源,今年的收益更有望提升四成以上。不仅花农的“荷包”涨了,桥下舒适、宜人的绿化景观也提升了沿线的人居环境,又实现了生态效益的提升。
附近街坊梁姨:“以前这里是很脏的,很多垃圾,路不是很好,现在搞了花木就很好了,你看很整齐的感觉,给人很顺眼的感觉。”
首批集中连片试点近400亩的桥下空间被“打开”,桥下功能被“激活”,为城市品质和城市活力释放提供更多可能。横栏镇正计划对剩余的400亩高速公路桥下空间进行改造升级,建立高速公路桥下空间“资源库”、“项目库”,探索多途径营建绿色公共空间,加快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横栏镇城市建设和管理局局长冯锦荣:“我们全面加强桥下空间执法,全面打击偷倒垃圾、乱搭乱建、乱堆放问题,接下来我们也将整合全镇的桥下空间的资源,以现在这个示范带动模式来进行全面推广。”
记者:朱文佳 梁鑫
通讯员:黄细标
一审:付翊苗
二审:李紫昭
三审:杨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