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坚持理想,为中国音乐事业奉献一生的伟大音乐家。他就是——萧友梅。
12月31日是萧友梅先生逝世82周年的特殊日子,我们采制了这期特别节目《乐力与萧友梅——纪念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宗师萧友梅逝世82周年》,邀请中山市乐力合唱团指挥、78岁的陈远老师讲述中山市乐力合唱团和萧友梅先生的音乐故事。
【不知道萧友梅的时代】
中山市乐力合唱团指挥陈远自述:萧友梅何许人也?鲜有人晓得,也不用晓得。中山地方不大,城区石岐更小,小到中小学只有极个别读过音乐院校的教师,对于相当数量的学校来说,音乐课开不开,无所谓,谈何条件了解萧友梅、传承萧友梅?
说起同是中山老乡的音乐前辈萧友梅先生,陈远老师仍清楚地记得41年前的中山,那时还是不知道萧友梅何许人的时代。但就在那一年,1981年的10月18日,刚刚成立一年多的中山市乐力合唱团的前身“乐力音乐社”,就在中山城区的亨尾乡下开会,决定举办“萧友梅报告会”。经过紧张筹备,当年10月31日晚,在华侨中学阶梯课室,音乐教育家萧友梅报告会”如期举行。
陈远:81年是最早开始纪念的。我在很偶然的情况下,有一次看书看到萧友梅。我都不知道他是中山人。看到国立音乐学院的情况,知道了萧友梅,所以就开始留意这个人了,发现了之后就很感动。81年那个报告纪念会我都有说他是中山人。在座有很多人是完全不知道的。因为乐力这场才知道萧友梅是中山人,才知道中山有个萧友梅。
陈远老师回忆,就在那天晚上,出席者知道了原籍中山的萧友梅,他带领音乐社成员们齐唱了萧友梅作曲的两首歌:《问》(易韦斋词)以及《五四纪念爱国歌》(赵国均词)。
陈远:萧友梅报告会我们不就唱了两首歌嘛,《问》《五四爱国歌》。当时的讲义还是刻蜡版刻出来的,发给大家每人一份。当时还没有团,乐力合唱团是95年才有的。81年的时候还是会员、社员。他们当时演唱都觉得很新鲜,当时最重要的我并不是想让大家觉得歌曲唱的有多好听,而是有一个很单纯的希望,就是想让大家知道,中国有个萧友梅!这个萧友梅是中山人!我觉得那个报告会已经完成任务了。因为很多人根本不认识萧友梅,连文化部门也一样不知道。我就是试图把这个人介绍给中山。
萧友梅,中国现代音乐之父,中山人,中国首位音乐博士,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者,中国最早的钢琴、小提琴和风琴教科书编撰者,创办了中国最早由本国人组成的管弦乐队,创办了我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音乐机构国立音乐学院。作为爱国者,萧友梅始终关注民族命运的安危。1924年为纪念“五四运动”5周年而作的《五四纪念爱国歌》,是我国最早讴歌这场伟大运动的曲作。 1928年“五·三惨案”发生后,萧友梅还创作了《国难歌》和《国耻》。1931年“九·一八事变”期间,又谱写了传唱一时的救亡歌曲《从军歌》。抗战爆发后虽身陷孤岛,处境险恶,且贫病交困,却拒不附逆,蓄胡明志,更显高风亮节。
从此,这样一个鲜活具象的早期萧友梅形象,随着一首首歌曲走入了每一位中国人的音乐生活中。
我国著名钢琴家刘诗昆曾这样评价萧友梅:
“萧友梅是我们中国近代音乐,特别是近代传统音乐的一个重要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不但为中国整个音乐的发展,特别对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的、划时代的贡献。”
【史无前例的萧友梅纪念会】
中山市乐力合唱团指挥陈远自述:事过十年之后的1992年12月7日至12日,我与刘泽普、陆俊陵先生,应邀到海丰出席“马思聪诞辰80周年纪念会暨第二届马思聪学术研讨会”。会间,我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陈聆群教授多有接触。陈教授问我:上海音乐学院前身、国立音乐院校长萧友梅诞辰110周年时,是否能与中山携手举行纪念活动?我虽一介平民却一口应允会作努力。
在成功举办萧友梅报告会后,陈远在时隔多年后应允策划了一场当时盛大隆重、史无前例的萧友梅纪念会。1994年1月6日,筹备多时的“萧友梅纪念会”、“萧友梅研讨会”在中山市老干活动中心揭幕。当年1月7日还举行了“萧友梅博士诞辰110周年音乐会”,音乐会以演出萧友梅代表作品为主。萧友梅的儿子、意大利油画家萧勤当时也来了中山,其奥地利籍女高音的妻子还独唱萧友梅的艺术歌曲。
萧勤:我想我父亲留下来的东西他自己都想不到。今天这个音乐在中国这样遍地开花,他一定高兴死了,他都想不到,这个才是他留下来的财富。我父亲在一篇文章里面写过,中华民族真正解放的时候中国音乐才有出路,这个是一个至理名言。如果这个民族不自由被压迫,被统治被殖民的时候,他的语汇不可能那么自由奔放的去表达。只有他独立的时候,只有他解放、自由的时候,他才全能的去发音,所以我非常理解我父亲那个时候写这两句话的原意。
陈远:94年1月份就开了。乐力本来就是为了推介和传播音乐,能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就会觉得很值得欣慰。特别是中国自己的音乐家,萧友梅写了一百多首歌。当时纪念会那一场很隆重的,到处都挂满横幅。学者都是从全国各地来的,他们对萧友梅肯定是充满敬重的,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是萧友梅的学生,很多都是上海音专毕业的,他们当然敬重自己的院长和老师。这些是一脉相传的传承关系。而且对中山极为赞扬,每个人都赞扬中山,中山真的好棒。
陈远老师至今清晰记得,为了参加萧友梅中山纪念会,国内外近百位专家学者齐集中山石岐,当时石岐多处主要路口和重要公共场所,都可见“纪念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博士110周年诞辰”的横额;而在纪念音乐会的演出地,大幕和天幕都悬挂着萧友梅的大幅彩色画像……
就在萧友梅中山纪念会后的第二年(即1995年)的5月30日,中山市乐力合唱团水到渠成,应运而生。随后,“乐力”一直持之以恒出现在各类萧友梅的纪念活动中:如2000年12月29日晚“萧友梅博士逝世60周年纪念会”、2010年3月4日晚“萧友梅逝世70周年纪念会”,还有2014年12月5日晚举行的“萧友梅诞辰130周年纪念会”。
陈远:乐力不断纪念萧友梅,60周年、70周年、130周年,一直没有忘记他。81年到92年是乐力最多活动的时候,最多音乐会,最多讲座。如果你不去做,81年不去做,就不会有侨中阶梯教室,不会有这么多听众,就算是最傻的一位听众也会记得有萧友梅这个名字。起码能让大家先认识这个人,慢慢通过他的作品,通过他的著作再渗透。现在知道萧友梅的人肯定比以前多很多,通过这么多的纪念会。
陈远:唱他的歌是不断的。《问》经常出现在节目单中,(还有)《南飞之雁语》。我很喜欢那首《南飞之雁语》,这个艺术性更高。但是《问》传播得比较广泛。我们真的是自发去做这样东西。我们特意去做一些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或者说是不能够做的事情。我觉得是一种义务和责任。
【并非尾声的尾声】
中山市乐力合唱团指挥陈远自述:在“乐力”成立30周年前夕的2009年3月30日,“乐力”收到“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艺术人文频道”负责人发来的一封贺信。贺信中说:“是你们让更多的人感受着音乐的热情,是在座的每一个音乐爱好者让人们感受着人文气质对生活的影响”;“2007年,我频道摄制组在中山拍摄时,各位曾给予无私的帮助和支持,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团体的魅力和对音乐虔诚的心灵”。
伴随萧友梅的歌曲,“乐力”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孩子走入不惑中年,对于乐力的许多人而言,这是从青丝到白发的路程。人世纷扰,声色喧嚣,但乐力人却在人群中没有走散,抱朴守真,始终用音符把彼此紧紧缠绕。
一头银发,今年已是78岁的乐力灵魂人物陈远老师向我们娓娓道来乐力与萧友梅的音乐故事,依然踏实稳健和儒雅真挚。他的音乐理想就是像《音乐之声》里的玛丽亚老师一样,带着音乐的孩子,走在世界各地,把世间最美好的音乐熔铸成美妙的歌声。
1995年前往香港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合唱音乐会,1997年到奥地利巴德依舍尔参加山区音乐节,1998年在台湾高雄、台南、彰化开设专场音乐会,2000年到奥地利巴德依舍尔参加城市音乐节,2006年到法国参加青年乐团艺术节,2011年参加俄罗斯伏尔加银色小号艺术节,2013年参加西班牙格拉纳达夏季音乐节……
乘着歌声的翅膀,陈远和他的乐力,已经把萧友梅音乐带向了远方,也把音乐的营养带回了中山。
今年是萧友梅先生逝世82周年,也是中国最早的艺术歌曲之一、萧友梅名曲《问》问世一百周年,还是萧友梅著作《今乐初集》问世一百周年。
陈远老师坦诚,在如此重要的年份,最遗憾就是因为疫情的缘故,筹备多时的萧友梅先生逝世82周年音乐会没能够举办,希望未来有机会能够弥补这一遗憾,毕竟音乐之路永无止境。
陈远:我内心的想法是,乐力本身是推广和传播音乐的,凡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作曲家,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可以的话都应该纪念。更加难得的就是纪念中国的音乐家,中国的作曲家、中国的音乐家,有成就有贡献的,其实我们是应该记住他的。慢慢就可以形成中国乐派,形成中国的国民乐派。因为到最后还是需要我们中国有作品,不能够整天唱别人的东西,这也是萧先生的主张。所以我觉得介绍萧友梅是乐力的一种义务和责任。
来源:中山广播电视台
作者:赖敏辉 叶常州 郑碧清 王千瑞 王华丽
一审:杨启航
二审:李紫昭
三审:叶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