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下午,参与纪念郑观应诞辰18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们,就“郑观应与中国近代化”展开研讨。
参与研讨的专家学者分成三组,针对郑观应的生平事迹、学术思想以及历史地位等话题展开讨论。专家学者们认为,郑观应不仅在经济领域有着很多独到的方法和策略,而且还有很多对社会、时代的思考,他把中西文化交流连在了一起。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宋德华:“我们来学习郑观应,我想不是照搬他当时的一些观点、结论,而是说要学习他的一个眼光、视野,不要仅仅局限在经济热里面,因为郑观应有个特别重要的特点就是重视人才、重视学校、重视教育。”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副主任安东强:“基于整个香港、澳门、上海,包括广州这些口岸经验,他觉得已经嗅到了世界的先机,所以他著书就是希望能把这些先机带到全国去实施。”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杰:“郑观应的忧患意识、爱国情怀,这些都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是一种忧国报国的精神,我们读起他的文章都很感动。”
记者:陈大钧 李江涛 梁境标 区球章
编辑:张美宝
一审:杨启航
二审:付翊苗
三审:叶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