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5月18日,中山市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那新馆的设计理念是怎样的?又是如何系统梳理中山人文历史的脉络呢?
中山市博物馆新馆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谋划,当时旧博物馆馆藏数量不多,场地也捉襟见肘,展览多以图片形式展出,新馆建设迫在眉睫。但如何呈现这片诞生过孙中山、容闳、郑观应等近代各领域重要人物的土地?如何系统梳理中山人文历史的脉络,向大家展示城市生长的年轮?如何以新馆的展陈设计带给市民全新的博物体验?这一重任就落在了曾任中山市文化顾问的刘志伟身上。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山市博物馆新馆陈列大纲负责人刘志伟:“希望先给大家一个观念,中山的历史很独特,我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贯穿始终,但是我们立足于海洋,面向世界,再将世界带入中国。”
刘志伟介绍,中山是古代香山县的一部分,而香山南宋建县870年间的历史主线,在地区开发和全球化两大脉络下展开,这是中山历史陈列的基调。
在地区开发的脉络下,陈列以香山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变迁为出发点,从岛屿先民的生存状态、行政建制设置、居民生计、文明教化与王朝秩序建构的过程等多个角度,展示香山的人文空间与生活形貌的演变过程;在全球化的脉络下,则立足于香山的海洋环境和水陆相间的地理特点,从海洋交通与海上活动的传统,以及在王朝国家朝贡体系下的角色,追溯香山通过葡萄牙人占据的澳门成为中华帝国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间的连接点的渊源,进而展现香山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前沿的历史图景。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山市博物馆新馆陈列大纲负责人刘志伟:“中国近代化发展出来的,属于一个现代中国的很多元素,都是我们香山人建立起来了,他将这个近代化带到中国各地,尤其是带到上海,引领了整个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起点,我觉得香山的这个历史特色,是我们最想通过几个层次的展馆的表现,去表达出来的。”
中山市博物馆将历史展览命名为“风起伶仃洋”,以主题式展陈设计搭建博物馆展览框架,将展览分为“海上香山蛮烟雨”“安民易俗成村聚”“渔户田庐水城国”“镜海扬帆立潮头”“近代中山开风气”五个部分。希望通过空间营造和素材重构,调动观众的官能感受,带领观众走进历史现场。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山市博物馆新馆陈列大纲负责人刘志伟:“希望以后能够将中山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内容,不断完善补充,希望中山以后,有一个更大的博物馆的展览的空间。”
记者:汤嘉源 区乐华
编辑:侯瑞霞
一审:杨启航
二审:苏文颖
三审:李紫昭